第355章 计策
但他是皇上啊,反悔这种话,不能由他亲口说出来。 他得把话头扔给对方,若是对方懂事,顺着台阶下来,皆大欢喜。 在皇上面前,一般都挺懂事的。 林枫华何等人物,怎么会听不出皇上的意思。 关键就看他愿不愿意哄着皇上了,平时他可以哄,今天不行。 “皇上说的没错,我是商人出身,在朝中并没有我的用武之处。” 皇上欣慰,今天可算有一件让他心里顺当的事情了。 紧接着林枫华话锋一转,说道:“但身为商人,我可以在市井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皇上不解,询问说:“什么意思?” “我有一个设想,想和皇上说说,有益于补充国库。” 皇上一伸手说:“你说说看。” 林枫华双手背后,对自己的伟大宏图侃侃而谈。 他想借着皇上的名号,弄个商会出来,如今朝廷的银子,主要靠税收和贩盐,外加一个铁器。 其他的生意,安阳国并未涉及。 历朝历代垄断的也无非就是这两样而已,以前也有垄断茶叶的,但是没能做起来。 林枫华不是想垄断,而是借着皇家的名义做生意。 “这次处理京城中物价混乱的事,我是借用了国库的银子,若是商会做起来了,再有这样的事,无需动用国库。” 林枫华说完以后,皇上明显心动了。 谁会嫌弃钱多啊? 但这种事说起来好说,弄起来就不好办了。 用国家的名义,万一亏了,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 皇上把这个设想放在了心里,觉得这件事可以商量一下。 但这件事是林枫华提起来的,看他的意思,他想负责这件事。 皇上的第一个念头,不是林枫华能赚多少银子,而是他会借着这个名义,给自己捞多少银子。 林枫华在皇上心中的形象,就是个唯利是图的人。 “皇上意下如何?” 皇上婉拒说:“这件事还得再商量,不能直接做决定,但你的这个想法很不错。” 林枫华笑说:“事关安阳国的经济命脉,皇上谨慎些也是对的,可时间不等人,不如就让我先从粮食入手吧!” 林枫华步步紧逼,皇上看在他立过功的份上,不好直接说什么。 “粮食入手?” “对,安阳国的粮草,都由司农寺负责,司农寺卿难当大任,皇上也不是不知道,此次的事情,曲大人也没帮上一点忙。” 今日的林枫华,狂妄至极,不把朝中的任何一个人放在眼里。 皇上的确是嫌弃曲兴文,不止帮不上忙,连个解决办法都没有。 可他嫌弃是一回事,被林枫华说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可妄议朝中大臣。”皇上好言提醒。 在皇上心中,林枫华因为立功刚生出来的好感,正在一点点的消失。 林枫华看时间差不多了,拿出了先皇的那个信件。 展开的时候说:“既然皇上不嫌弃曲大人,我也就不方便继续多说,但我觉得,成立商会是好事,先皇在世的时候,也会支持的。” 说完,林枫华把信递了出去。 皇上更迷惑了,总觉得今天哪里不太对,但又说不出来。 但从早上开始就不顺利,肯定是真的。 “……朕今日得林毅相救,保全性命,那些身外俗物,无法表示出朕对林家的感激,所以今日在林家留下圣旨一道……” 皇上越看越慌,脸上也是肉眼可见的变得难看起来。 先皇曾经留下过空白的圣旨,这件事他是知道的,可他并没有在意过。 如今林枫华竟然拿着这东西过来找他,这是要逼他把皇家商会交给林枫华? 林家已经有了兵权,前些日子赈济灾民,府内银钱消耗殆尽。 眼下要是答应了林枫华,把这个权利给他,林家不日便会翻身! 皇上已经看完了信,但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反应,所以视线还定在书信上。 同喜进来通报,说林枫月来了。 皇上像是看到了希望,林枫月也是林家的人。 林枫华用空白圣旨做这种事,林家上下知道吗? 要是知道了的话,会不会拦住林枫华?接着利用空白的圣旨,做更过分的事? 皇上最先想到的,总是最坏的结果。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还不如答应林枫华,让他去成立商会呢。 “见过皇上。”林枫月上前施礼,还没等皇上发话,他先瞥了林枫华一眼。 这一眼被皇上捕捉到了,感觉他们兄弟间不是很和睦。 这对皇上来说,是一件好事,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起来吧,朕前些日子想要奖赏于你,但因为国事繁忙,未能腾出时间,今日你二哥过来汇报政事,朕想要一同奖赏你们兄弟俩。” 皇上把书信折了两下,背在手后。 林枫月说:“谢皇上抬爱,为皇上做事,不求赏赐。” 皇上听完以后,觉得心里舒坦了不少,在看看林枫华,同是林家的人,怎么就差了这么多。 一个忠心为国为君,不求回报。 一个仗着自己有些功劳,狮子大开口,恨不得把江山都要去。 当然这也是皇上夸张过的想法,林枫华的胃口还没有那么大。 “林家儿女都是好样的,朕有意娶你妹妹为皇后,这件事你怎么看?”皇上一脸期待的看着他。 这也是一种试探,先前用这件事试探林枫华,结果令皇上失望。 他要是和林枫华一样!也高兴的忘乎所以!那皇上对他也会有所不满。 林家都是这种贪慕虚荣的人,招人反感。 好在林枫月又一次的没有让他失望,突然跪下了。 “小妹才疏学浅,言行不端,万万不可,还请皇上慎重。” 林枫月难得这样激动,林枫华也是,二人虽然都很激动,但意见不同。 皇上觉得这件事开始变得有意思了,他的手在身后,还磨搓着信件。 表面上是在说婚事,实际上是在想圣旨。 先皇的圣旨,这个威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大小都在他的一念之间,可他要是执意不承认这个圣旨,传出去不好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