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易水诗会
不过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朝亭子围了过来,虽然都是文艺青年,但骨子里看热闹的习性却跟常人无异。</p>
“崔远兄没弄清楚状况,坏了李公子的名声可不好。”卢知礼起身说了句批评的话,“今天大家以诗会友,不可坏了兴致,接下来崔兄当吟诗一首,顺便向李公子致歉。”</p>
“吟诗可以,但在下却不会道歉,除非李公子也吟诗一首自证清白!”崔远梗着脖子道。</p>
随即他便不管不顾地念道:“易水滚滚去,寒凝故燕城。风掣千柳荡,似闻渐离声。”</p>
众人听完后都点了点头,还有人鼓起了掌,崔远虽然喜欢揭人短处,但诗才还是有的。</p>
随即大家又把目光集中到了李守身上,准备看他接下来如何表现,是真如崔远所说的那样不学无术,还是诗才惊艳。</p>
楚青嫣和悠悠开始着急起来,早知道这样,昨天晚上就该多琢磨一首给李守备用的,虽然两女文才也不怎么样,但有总比没有强。</p>
“崔公子诗才还算可以,奴婢这里也有一首。”金彩英又是出人意表地站了出来,她看李守好像还在沉吟,便主动迎上:“人生如梦梦如烟,当时失意须臾欢。何不学做五柳客,肆情放意云水间。”</p>
“好!好诗!”卢知礼听完之后忍不住鼓掌赞叹:“李兄一名女婢都有如此诗才,胜我等多矣!”</p>
说完他还回头看了看自己的新罗婢,然后摇了摇头,都是一个地方的,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p>
李守也有些吃惊,这位刚买的金彩英不仅弓术精湛,诗文一道居然胜过了在场的很多大唐男子,真不知道都是从哪里学的。</p>
现场的文艺青年们也都鼓起掌来,大家并不因为她是一名奴婢就有所轻视,反而因为她的诗才而感到高兴。</p>
此刻阳光虽然明媚,但天上却不时有云彩飘来荡去,更有一朵从众人头顶经过时还洒下了许多细雨。</p>
李守站起身来,连婢女都如此出彩,自己更不能落后,怎么也得攒一首才行。</p>
众人见他起身,知道他已经做出,却不知道是“一刀两刀”的那种菜谱还是真的佳作,都沉声静气地准备聆听。</p>
“暮春烟雨掩城阙,易水桥头听弦声。世间多少小儿女,自爱自恨自痴情。”</p>
李守本想念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见”,又想吟一首“桃花坞里桃花庵”的,不过心中那份好胜心还是占了上风,愣是自己攒出了一首。</p>
“好!”又是卢知礼第一个出声称赞:“没想到李兄真有大才,可算得上是文武双全了。来,小弟敬你一杯。”说完他端起桌上的一杯酒递了过去。</p>
李守接过后一饮而尽。</p>
围观的文艺青年们跟着喊了一声好,那崔远却变得有些灰溜溜的,本想好好奚落这位不学无术的李公子一番,却没想到对方那首“一刀两刀”还真是在跟女伴调笑。</p>
论诗才对方绝对不比自己弱呀!</p>
想到这里他也不想在此地呆下去,趁人不注意便骑上马走了。</p>
接下来亭里亭外的人不禁对李守高看一眼,因为他不仅自己可以写诗,就连婢女都颇具才华。大家纷纷上前介绍自己,还有一些女子大大方方地过来跟他打招呼,让悠悠看了很不爽。</p>
“彩英啊,没想到你的诗居然写的这么好!一个新罗人还知道五柳先生,不简单啊!”李守应付完众人后重新坐回位子,开始好奇地打量自己的新罗婢。</p>
“家主说笑了,彩英本来就是一个只爱射箭的女子,只不过来到大唐后原先的家主喜欢附庸风雅,逼着我们学了不少诗文,所以东拼西凑也能乱写。”</p>
“你太谦虚了,就你这水平比我可强多了!”李守赞道。</p>
“我觉得也是,你这首诗肯定是昨晚一宿没睡凑出来的吧?”悠悠开始揭李守的老底。</p>
“我说悠悠,你这也太会揣摩了吧,你就不会把我往好处想吗?”</p>
“我觉得悠悠说得对,你那句诗里什么‘自爱自恨自痴情’写得颇为儿女气,关键你懂得什么是情吗?”楚青嫣也是心存疑惑。</p>
李守不置可否,但仔细一想,好像大唐诗句里确实很少赤裸裸地写‘爱’这个字。</p>
但他不会在楚青嫣面前露怯:“不就是个情字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多简单明了!”</p>
话一出口他便意识到麻烦了,因为《雁丘词》的作者元好问是北宋时的金国人,现在还没出生呢。</p>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楚青嫣被这句直指生死的话震撼了。</p>
“可有全诗?”悠悠也追问道。</p>
“这个嘛,本来写了个长短句,不过本公子略微整理一番,凑成乐府一首,还算勉强能看。”李守恬不知耻地说道。</p>
“我给它起名叫《雁丘诗》,因为当时本公子路过并州,路见有捕猎者杀了一只大雁,这大雁都是成双入对,另外一只虽然侥幸逃脱了,但见到同伴被杀,它便悲鸣不已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投地而死。有位名叫元好问的男子看不过去,就把两只大雁买下来合葬在了汾水边上,并且垒石为坟,号曰“雁丘”。</p>
“我睹物思情,便写下了几句:</p>
欲问世间情何物,</p>
直教生死两相许。</p>
天南地北双飞客,</p>
老翅几回共寒暑。</p>
离恨别苦欢乐趣,</p>
便如人间痴儿女。</p>
万里层云千山雪,</p>
而今只影伴谁去?</p>
寂寞箫鼓横汾路,</p>
莺儿燕子俱黄土。</p>
千秋万古唯骚人,</p>
狂歌痛饮雁丘处。”</p>
念完之后,李守得意地摇了摇头,随即叹息一声,举止间颇有大家风范。</p>
“诗写得不怎么样,但故事讲得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