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吴国公
李善长因有事要忙,便退下了。
国公爷把刘先生请到后边,“刘先生现在说吧”。
“上位,与察罕帖木儿通好不必急于一时,咱们的当务之急是吸取刘福通失败的教训,及时进行调整。”
国公爷兴趣大增,坐下来认真听。
“上位,小明王的失败是迟早的事,咱们现在的行中书省和枢密院都是小明王的地方机构,应加以调整,形成自己的完整体系,便于日后称王。”
国公爷连连点头,刘伯温继续说:“取消枢密院,将高级武将调入中书省任职,增强上位的控制力。同时确立盐法、茶法、钱法,设立专门机构,任命官吏,专司其职。”
“刘先生思虑深远,好,好”,国公爷连说几个好。
晚上,在听雨轩。
国公爷坐在躺椅上闭目养神,“若雪,去拿笔记下来”。
我连忙拿起笔,“邵荣,中书省平章政事;徐达,中书省右丞;常遇春,参知政事;李善长,参知政事;邓愈,参知政事。”
他突然停下来,不说了,可是名字还不全,文正、刘先生、汤和、文忠的名字都没有。
我写好后,拿给他看。
他看后放在一边,什么也没说,只是握住我的手。他这是怎么了?他心里在想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里,国公爷都没让我跟着去前面。
拿起《黄帝内经·素问》来看。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儿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难道健康的终极智慧是借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