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梦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秘梦小说 > 大晋衣冠 > 第472章鸿雁传悲书

第472章鸿雁传悲书

殷浩也会选择战机,他在确认慕容恪前往王廷之后才果断发兵,一击得手。

消息传到建康,褚蒜子眉开眼笑,春风得意,当即传旨犒赏军卒,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拿下泗州,功勋可谓卓著,但殷浩暂时还比较谨慎,拒绝了谢万褚华等人挟余威北上徐州的建议。而是稳扎稳打,一路向西,横扫淮北等地。

这些郡县和大晋仅一河之隔,可以相互辅援,且远离鲜卑王廷,敌军防守薄弱。

果然不出所料,入冬时分,晋军又连下淮北和梁郡,兵锋直逼孤城汝阴,鲜卑人危在旦夕。

殷浩很识时务,淮北和梁郡的攻城任务分别交给了谢万和褚华,使得二人成为此次伐燕的功臣宿将。

而褚建则承担所有粮草辎重的押解转运,按照褚蒜子的严令,他尽心竭力,不敢怠慢。

当然,闲暇之余,狗改不了吃屎,他也不忘中饱私囊。

今非昔比,当初褚蒜子还是吴王妃时,就试图勾结鲜卑人以为外援。

慕容恪和婉儿作为燕使来建康请求加封时,褚蒜子悄悄密访驿馆,除了相中慕容恪的容貌,暗怀苟且之欲以外,主要是达成了一桩协议。

那就是自己和吴王劝谏成皇帝册封鲜卑人,将来如果吴王能登基称帝,鲜卑人则鼎力支持,实现晋燕一家。

而鲜卑人则是要凭军力为褚蒜子消除异己,为登上皇后大位铺路。

现在,褚蒜子早已是大权在握的太后,大晋的主宰,已经不需要鲜卑人的辅助了。

而且这几年,鲜卑人打着攻赵的旗号,抢占的很多城池都是大晋的土地。

朝中当然有诤臣非议此事,乡野百姓、北地遗民也时常通过谤函上书朝廷,要求夺回故土。

褚蒜子当然可以靠权势压制住这些议论,然而她心里也清楚,一旦形势变化,朝廷想要收复北地,至少是淮河北岸的土地,那么,晋燕一家的构想也迟早要破裂。

因为,鲜卑人绝不会将从赵人手中拿下的地盘拱手让给晋人。

即便是作为大晋的属国,那只是个名号而已,哪有土地和丁口来的实在!

而且,褚蒜子对慕容恪也怀有怨愤,首先是他暗通桓温,暗中收留了当时的辅国军,也就是现在万州城中的乞活军。

尔后,在庾冰北伐时,自己曾派褚建北上泗州,约请鲜卑人背后偷袭庾冰,将之投入死地。

如果慕容恪当时能答应,哪有后来的庾冰和康帝的山陵之谋,自己多年的打拼差点就毁于一旦,这笔账,褚蒜子一直记着。

最恼人的就是难以启齿的私欲未逞。

前有董太医,后有钱太医,褚蒜子长年寡居深宫的心理和身体都得到了满足,但还是意犹未尽,虽说两位太医也是她精挑细选的,颇有姿容。

特别是钱程,年轻英俊,很会撩人,床上功夫了得,每次都能让她浑身湿透,极度满足。

可是时日一长,褚蒜子有些腻了,不免会想入非非,脑中浮现出慕容恪那带有异域美男的轮廓,还有天生的卷曲黄发。

与之相比,董钱二人怎可同日而语?

对于拒绝自己美色的人,褚蒜子以为,那比朝堂政敌还要可恶,更要不遗余力的迫害打击。

桓温是这样,慕容恪也是这样!

大半年来,整个朝野都在聚焦伐燕夺地之战,沉浸在大晋中兴叱咤风云的狂热之中,而桓温的灭国之功已经被朝廷所淡忘。

后来者居上,没办法,更何况殷浩的背后是一言九鼎的太后!

至于伐燕,桓温从一开始就不赞同,但位卑言轻,无人采信。

战争越深入,桓温越是担心。胜利果实越大,失败的风险也就越大。

桓温想,鲜卑人不会就这样束手就擒的,况且他们身旁还有一个虎威犹在的赵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桓温只得笑看风云,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除了寻常的军政之事,便是陪着王芙,教导桓玄。

腊月岁尾,桓温接到了旨意,要回京陛见。

此次回朝除了新年朝贺以外,重头戏就是要加封伐燕功臣,还有一件事,让桓温却倍感欣慰。

那就是广陵王司马丕已届成年,要正式出镇。

桓温想,儿子出镇,作为母亲,芷岸一定会随行。这样,就可以摆脱皇宫内的幽暗和褚蒜子的阴森,打碎镣铐,摆脱桎梏,重获新生。

这是桓温最憧憬的一天,也是芷岸最期盼的时刻,褚蒜子不会再横生枝节吧?

即将返京之际,桓温收到了一封来信。

虽然信中都是一些儿女情长生死离别的话语,但桓温却窥出了话外之音,顿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愈加感觉到伐燕之途凶多吉少。

他更隐隐觉得,在殷浩前面的征程上,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阴谋!

这样的判断,正是因为千里之外慕容婉儿的鸿雁传书……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