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尘封记忆街角偶相逢
滨江市,华夏发达的沿海城市,公司企业比比皆是,经济贸易国内名列前茅。
陈锋独自走在繁华街头,心中异常郁闷,无心欣赏都市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他退役了。
是老魔头亲口告诉他的,直到现在他都有些恍惚,不相信这是真的。
但他确确实实拿到了光荣的退伍证。
可他依旧怀疑,总觉得有些蹊跷。
军人退伍不都是一批一批的办理的吗?怎么独独他提前了?除了老魔头双手递给他退伍证时面孔严肃,有点仪式感之外,基地都没举行个欢送仪式。他甚至和战友道个别都没来得及,老魔头就急匆匆派专车亲自送他到了机场。
他回来了,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滨海市。
滨海市变化之大,着实出乎他的意料。街道宽了,车辆多了,高楼林立,以前的低矮平房不见了。
好在他的家还在。
偏僻郊区的一个村落,西良村多是平房,也有人盖起了二层小楼。城市扩建到了村边,估计再发展西良村也将变成高楼林地的生活小区。
儿子回来了,给了父母一个惊喜,免不了问这问那。当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问他,为什么突然回家,不提前打声招呼,好给他准备些好吃的。
现在购买物品相当方便,家门外不远就有家超市,随时可以买来。这不过是父母因为关心而抱怨的一个借口罢了。
对儿子突然提前退役,作为退伍老军人的父亲有些想不通。
儿子经常立功,军功章拿好几个,儿子的理想就是在部队发展。现在突然退役回家了,这不明显断送了儿子的大好前程吗?
饭桌上,父亲眉头微皱,闷闷不乐。
反倒是母亲想的开,一边给儿子夹红烧肉,一边说道:
“回来好,老大不小了,该娶媳妇了,好给老陈家传宗接代呀!”
或许是父亲听了母亲这话才有了笑容。
“也是啊!你妈说的对,该找个对象了。成家立业,先成家再立业,老祖宗说的对呀。房子已经在市区买了,就等着你娶媳妇过门呢。”
说到房子,陈锋赶紧顺杆爬,岔开话题,盼着父母不再议论退役的事儿。
房子是父母省吃俭用前几年付了首付买下的,现在还还着房贷。好在父母都有工作,可是,还了房贷,扣除日常生活开销,所剩无几。
父母身上的旧衣服,满屋子摆设着以前的旧家具,陈锋想象得出,父母是如何节衣缩食过日子的。
“房子还没装修,我和你爸想攒点儿钱,等你结婚吋再装修。装修成什么样,不得听从你的意见嘛,所以这事就放着了。”
对未能装修好房子,母亲话里话外带着些歉意,脸上虽然挂着笑,依旧掩饰不住内心的无奈。
“不是有安置费吗?房子装修的事让他自己搞好了。”
父亲像在替母亲开脱,他的话着实令陈锋有些尴尬。
是呀,军人退伍国家会给安置费的。可是他却没拿到,老魔头连提都没提,他也没好意思问,就被送上了飞机。
现在,想起退伍这件事儿,确实有点儿不正常。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没作解释。
“是呀。装修房子的事儿,你们不用管了,我自己解决。”
看到儿子的自信和担当,父母甚感欣慰。儿子退伍回家了,赶紧找份工作,才是当前大事。
……
陈锋深深记得,机场分别时老魔头意味深长的话。
“不要有思想负担。回到老家,尽快向当地报道,落实工作,好好过日子。说不定哪天我会去看看你,看你日子过得好不好。要是过得不好,看我怎么训你。记住,退役了也不能丢掉军人本色。”
这是老魔头对他的关心,更是对他的希望和要求。
“是!”
回应老魔头的是一声干脆的回答,一个标准的敬礼。
老魔头嘴角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知道就好。”
“召必回,战必胜!”
在说出这句所有退役军人临别时的承诺,陈锋的眼圈再次湿润。离开部队,纵有不甘,他也要坚强的去开辟新的战场。
……
第二天,陈锋先去了武装部报到。
武装部工作人员给他做了登记之后,让他去民政局。
民政局工作人员电脑上查了好久,以没有陈锋个人信息为由,让他去找组织部。
组织部告诉他,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工作安排不了。
陈锋没有为难工作人员。地方接到通知,总需要一些时间的。他应该是来早了。
回到街上,陈锋思绪万千。
去了几个部门,都有推诿嫌疑,对于立过功的军人,安排个工作有这么难吗?陈锋疑惑不解。
靠组织安排工作,一时半会解决不了。想到父母的艰辛,为他攒钱买房,还要装修,尽快挣钱是第一要务。干等着,白白浪费时间。
他决定自己先找份工作,哪怕是临时的,也能为父母减轻点儿负担。
然而,令他感到沮丧的是,接连去了几家单位,人家都不缺人。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也考虑过,没有文凭,没有专业特长,除了保安和司机,目前他想象不出自己适合什么岗位。
可这些岗位,那些单位都不招人。看来,发达的滨海市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突然,一阵机车轰鸣从身后响起,数辆疾驶的机车从陈锋身旁呼啸而过。
机车少年在极速行驶中还做着危险的翘头动作,伴随着坐在车后女孩的尖叫声。
陈锋心里一沉,在他的家乡如此发达的滨海市竟然还有飞车党存在。完美的社会,不过是心中的想象罢了,出现不和谐的声音,不文明的现象,难免。
忽然一声惊呼,再次引起陈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