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替我问大唐安好
博物馆里,柳宗元拿着手机,泪流满面的和远在景区还在处理公务的韩愈打视频。
“子厚?咋了这是?哭啥呢?”
视频里韩愈很不解,不是说好了出去玩,咋这还流泪了呢?
柳宗元眼眶湿润,流着泪道:“我看到你给我写的碑文了,谢谢退之啊。”
韩愈满脑门的问号:“我写碑文?写的啥了?”
“荔子丹兮焦黄,杂肴蔬兮进侯之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写的真好啊,哦,碑文是你作的,字是子瞻后边写的,他还帮你改了点,韵味更好了,啊不是说你写的不好啊,估计你那时太悲伤了吧……”
苏洵也在给苏轼打视频:“儿砸!别落下了书法练习啊,你看看这字写的咋样,比你的好吧?”
“爹,荔子碑啊,我写的,咋了?”
“你咋知道的?”
“爹啊,我来多久了?您放心,我以后水平绝对不低于这个。”
其实原本柳宗元也犯不着流泪的。
但架不住人家馆长不知道是因为见有人穿着这般来此,还是诸葛聪去打了啥招呼。
亲自过来讲解。
人家是怎么说的呢。
“柳州是柳宗元的长安,这是他唯一实现政治抱负的地方,他对柳州人民好,柳州人民也对他好,当时人会这样想,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柳侯满不满意,我这样干,对不对得起柳宗元。
他废除了债务奴婢制,破除迷信,掘井取水,推广医药,兴办学堂,柳人知学自此始,吏为民役,这思想,在唐朝时是相当的超前,生命的最后四年,他病痛缠身,最后病逝在柳州任上,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死后家中无力治丧,还是友人筹钱才得以回长安下葬。
要知道他的出身乃是河东柳氏,世家大族,最后无力治丧。
他的命都献给了这个地方。
所以柳州人民感谢他,也记得他。
怎么说呢,公元819年柳宗元辞世。
公元822年,韩愈写下柳州罗池庙碑,而这块碑刻在此地后,苏轼在260年后路过此地,写下这块碑。
再过了160多年,湖南的安抚使安丙让人把苏轼的字刻在此处。
这块碑,从柳宗元逝世到纂刻,过去了401年。
韩愈的文,柳宗元的事,苏轼的字,这是唐宋八大家的三位,在柳州的合奏,也称三绝碑。
401年代代相传不忘本,至今千余年也一样。”
柳宗元是一边脸红一边流泪听完的。
谁受得住这样的牵挂啊,又如何忍得住泪水呢?
离开荔子碑,众人一路游览着到了衣冠冢前。
柳宗元的心情非常的复杂。
这儿曾经是自己的棺材,呸,是原历史的自己的棺材的停放处,后归葬长安,柳人以此处立衣冠冢,供千古凭吊。
柳宗元看着那衣冠冢上书写的,唐代柳宗元衣冠墓,还有墓前的菊花,几个橘子摆在那。
那是历史上柳宗元没吃上的柳州柑橘。
柳宗元满脸凝重的走上前,抚摸着墓碑上自己的名字。
这一刻,似乎另一个自己在眼前出现,他是如此的苍老,面布褶皱,垂垂老矣,却是目光深邃,他在朝着他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