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出警殡仪馆
一个七岁的孩子在荒郊野外拿着价值上万的山参,只有一个人,很难不动心。
而且这孩子在反抗的时候还受伤了。
可惜的是,就算追回了野生山参,该物也不能归孩子所有,因为那是国家保护植物,禁止个人采挖以及销售,任何形式的个人采挖和销售都属于违法行为。
抢劫、受害者年龄小、受害者受伤,还涉及到了国家保护植物的采挖和销售,辖区派出所在初步调查无果后,这才上报了分局刑侦大队。
刑侦大队速度很快,几日便将案件侦破。
听完季伯伟的汇报,冯耀微微点了点头,不说话,双目有些失神。
季伯伟也沉默了,办公室一时间变得很是沉寂。
许久之后,季伯伟开口:“冯队,是不是想起了那个孩子?”
冯耀目光剧烈波动了一下,拿起桌上的烟盒打开,点燃香烟。
烟雾上升,此刻季伯伟看冯耀隐隐间有了一股萧瑟之感。
现在的冯耀少了很多锐气和锋芒,但在年轻的时候他也辉煌过,也闪耀过。
季伯伟非常清楚,冯耀能坐上刑侦大队队长的位子,可不是混上来的。
对方曾在滂沱雨夜追凶三十里,哪怕泥浆裹满双腿失去知觉也未放缓脚步,最终将嫌疑人堵死在废弃的砖窑内。
也曾面对抢劫杀人的亡命徒,在狭窄的楼道内短兵相接,虽冷汗划过冯耀年轻的脸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后退,最终以受伤为代价将嫌疑人抓捕归案。
庆功宴上,冯耀也曾笑声爽朗,意气风发。
那时候的冯耀,有着用不完的精力,有着燃不尽的热情,明亮的双眼仿佛能照亮辖区的每一个阴暗角落。
好汉不提当年勇,时间长了,年龄大了,往日的火渐渐冷却。
不可否认,冯耀作为一名刑警,是非常合格的。
季伯伟正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一直对其保持尊重,哪怕对方即将调岗。
“十二年了吧?”烟燃烧了一半,冯耀开口。
伯伟点头,“十二年了。”
十二年前有一个七岁的孩子在野外被杀,全身被捅六刀,几乎刀刀要害,如此丧尽天良的案子,冯耀追查了很久。
发现尸体的地方是抛尸地,案发地点在几里外,已经找到。
到目前为止,嫌疑人依然逍遥法外。
主要线索有两个:
第一,受害者在凶手行凶的时候强烈反抗了,指甲内残留dna,那是凶手的dna,男性。
那个年代dna检测技术虽然已经应用于刑侦,但还不是很成熟,耗材昂贵,dna库的建立更是才刚刚开始。
全青昌那么多男性,不可能全部完成比对,而且凶手也不一定来自青昌。
十二年过去了,现如今这条线索只能用来最终的证据去定案,很难用来去找寻嫌疑人。
除非,未来某一天运气好,匹配上了嫌疑人或者嫌疑人亲属的dna,比如嫌疑人或嫌疑人亲属因违法犯罪被抓,dna录入了系统。
第二,案件发生一年内,公安机关断断续续对抛尸地和案发地周边几十公里进行过地毯式搜索,最终找到一个盗洞,进而发现了一处古墓。
墓被盗过,还是刚盗的。
办案人员推测,有没有可能是盗墓者离开的时候,碰巧撞上受害者,因担心事情败露从而杀人灭口。
盗洞的位置距离案发地点,并没有特别远。
这条线索冯耀查了很久,多年来见了上百盗墓服刑犯,为此还去专门捣毁了多个文物销赃点,最终还是没有收获。
人际关系上,受害者全家无仇人,当时冯耀判断此案大概率是杀人灭口。
当然,也不能排除动机不明的陌生激情杀人,这样的话就更难办了。
陌生人在野外随便捅死个人就跑了,只留下了dna,只要嫌疑人小心点躲起来,不在任何地方留下自己的dna信息,又该怎么查呢。
此次抢劫案的受害者也是七岁,相同的年龄,季伯伟知道,冯耀是想起了那个被杀的孩子。
既然聊起这个案子,季伯伟多说两句:“从脚印看,推测嫌疑人至少两个,冯队的判断并没有问题,很可能就是盗墓者干的。
之所以后来在各个方向都查不到,必然是因为嫌疑人在杀人过后隐遁了,不敢贸然露头更不敢短时间内销赃,全国那么大,去哪都有可能。”
冯耀叹了口气,道:“也不知退休前,能不能看看凶手的样子,看看就好。”
季伯伟不知该如何回应。
那个案子,真的要凭运气了,如果嫌疑人就此猫在某个犄角旮旯,以与世隔绝的态度生活,警方在没有新线索的情况下,无法找到。
“算了,不聊了。”冯耀的烟抽的很快,他把烟头在烟灰缸里捻灭,“哦对了,有件事,特警支队那边邀请韩凌去练枪,赵局同意了,以后闲暇的时候如果见不到韩凌人,不用管。”
季伯伟点头:“行,我知道。”
他不意外,韩凌的枪法这么好,特警支队肯定眼馋,既然挖不过来,那就用其他方法,很正常。
多一项技能,多和特警支队亲近亲近,对韩凌来说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