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7章 北境师资资源可比京城好
南境朝廷的批文和巨额学费送达北境,标志着世家子弟的留学身份得到官方认可。消息传回各府,最初的不满逐渐转为一种复杂情绪。家长们不再满足于子弟信中兴奋却模糊的描述,他们想知道,北境究竟有何魔力,能让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乐不思蜀,甚至说出“井底之蛙”之类的话。
一批位高权重又颇有闲暇的郡王、国公,自发组成“北境考察团”。他们以“探望子弟、考察教化”为名,向新帝报备后,带着家眷护卫,启程北上。多数人内心带着挑剔,打算亲自戳穿北境的“虚假繁荣”,最好能找到把柄,回去教训那些“叛变”的逆子。
然而,当这支尊贵的队伍进入北境地界,他们经历了与自家子侄相似却更深刻的认知冲击。
首先震撼他们的是道路。平坦宽阔的水泥官道,可并行八辆马车,路面坚实平整,远超京城御道。沿途村镇屋舍整齐,百姓面色红润,神情安定,这种精气神无法伪装。
进入北境新城,高耸建筑、整洁街道和奇特公共设施,让见多识广的王公贵族们下意识整理衣冠,唯恐在这“边陲之地”失了体面。
真正的冲击来自对北境学堂的实地考察。经季如歌默许,考察团获准有限度参观最高学府。
一进校门,开阔操场、明亮教学楼、齐全的体育器械和精心规划的绿化,令他们愕然。这哪里是学堂,规模与精致度堪比南境皇家园林。
课堂旁听更让他们吃惊。在格物教室,一位白发老者正讲解杠杆原理,并用简单器材演示。一位国公低声惊呼:“那不是辞官归隐的前工部尚书李老大人吗?”李老在南境以学问渊博、性格孤高著称,连皇室延聘太子太傅都遭其拒绝,如今竟在北境给半大孩子授课。
在算学课堂,一位陌生中年先生思路清晰,讲解深入浅出,水平明显高于南境国子监博士。
学堂的“师资介绍栏”罗列了各科教习履历,其中不乏在南境及周边国家享有盛名、却早已隐居的大学问者和大工匠。北境用什么方法请动了这些人?
学生住宿区是另一重打击。所谓宿舍,实为干净整洁、设施齐全的小楼。每间屋子住二至四人,内有独立书桌、衣柜和小阳台。统一供暖让室内温暖如春,每层楼设有洁净洗漱间和自动冲水马桶。对比南境国子监破旧潮湿、十几人挤在一起的号舍,家长们嘴角抽搐,心中不是滋味。
最后的重击来自学堂食堂。午膳时分,食堂人声鼎沸,饭菜飘香。考察团被允许体验学生餐。宽敞明亮、干净卫生的取餐区,餐盘里色香味俱全、营养合理的各式菜肴,让他们哑口无言。有南境罕见的炒青菜(得益于北境暖房技术),炖烂的肉类,鲜美的鱼汤,以及各式新奇面点小吃。所有学生,无论出身,统一标准用餐,且据实则学费包含,但感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