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小丰满水电站
九月初的午后,沈阳帅府的议事厅里,红木长桌两端,少帅一身深灰色中山装,格外严肃。
杨宇霆坐在左侧,面前摊着一份小丰满水电站的勘测图纸。右侧两张椅子上,刚从吉林赶回来的东北电力厅厅长赵敬先、拟任小丰满水电站筹备站站长的李松年,正坐直着身子,等着议事。
少帅先开口,目光扫过两人“敬先、松年,今天叫你们来,是要把小丰满水电站的筹办细节定下来。这水电站是要让东北的根基稳下来。你们俩一个管电力规划,一个要驻场盯着建,有什么想法、难处,都敞开说。”
赵敬先立刻拿起桌上的东北电力分布图,手指点在吉林桦甸的位置“总司令,杨副司令,这半个月我带着人跑了三趟小丰满,松花江那一段的水文数据我们重新测了,枯水期流量能有每秒150立方米,汛期能到800立方米,我们请的那个丹麦工程师算的坝高110米、库容10亿立方米,是靠谱的。但有个难题,咱们电力厅现在能调动的技术人员,满打满算就23个,其中懂水电的就3个,还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要盯着大坝设计、机组安装,人手肯定不够。”
杨宇霆闻言,接过话头“技术人员的事,我已经跟东北大学商量了,从矿冶系、机械系抽调20个高年级学生,让他们跟着外国工程师当助手,边学边干。另外,我们和德国的合作项目都敲定了下来,我可以打电报管他们借一些有水电站建设经验的工程师过来,下个月就能到。松年,你驻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技术组的架子搭起来,人到了先培训,不能让他们到了工地手忙脚乱。”
李松年是个四十出头的汉子,早年在德国学过水利工程。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到记满数据的一页“杨副司令,技术组的事我记下来了。但驻场还有个更急的事,工地的选址和工人住宿。小丰满那片现在就几户人家,要建大坝、厂房,得先把场地清出来,还得盖工人宿舍、材料仓库。我算了算,至少要盖100间土坯房,能住500个工人,再盖10间砖房当办公室和技术室,这些都得在十月底前弄好,不然冬天一上冻,施工就停了。”
少帅听着,立刻说道“工人宿舍的事,让吉林的薛岳出人力,材料从沈阳兵工厂调,水泥不够就从唐山启新洋灰公司运,木材用长白山的松木,结实耐用。松年,你放心,只要是工地需要的,不管是材料还是人力,我让军需处给你开绿灯,优先调配。但有一条,宿舍得盖暖和点,东北的冬天冷,不能让工人冻着,晚上连个热炕都没有,谁还有心思干活?”
赵敬先这时又补充道“总司令,除了工地建设,输电线路的规划也得跟水电站同步推进。咱们之前定的是‘水电为主、火电为辅’,小丰满的电要送出去,得先修一条从水电站到吉林市的高压线路,再从吉林连到沈阳、长春的主干线。我算了算,这条线路长约200公里,需要1200根水泥电线杆,还得买德国产的高压电缆,咱们自己造不了这么粗的电缆,得从天津的洋行订货,加上运输时间,至少要三个月才能到货。要是等水电站快建好了再弄线路,电发出来也送不出去,那就白瞎了。”
杨宇霆拿起钢笔,在图纸上画了一条从吉林到沈阳的红线“敬先说得对,线路和电站得‘两条腿走路’。我看这样,你下个月就成立输电线路筹备组,先派人去沿线勘测,确定电线杆的位置,尤其是过山林、过河的地方,得提前把基础打好。电缆的事,我让王家贞那边给德国发照会,让他们优先给咱们供货,不能耽误工期。另外,抚顺的火电厂扩建也得跟上,小丰满的第一台机组要两年后才能发电,这两年全靠火电厂补缺口,你得盯着沈阳、哈尔滨的火电厂,把新机组的安装进度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