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第411节
所以产生很多痛苦挣扎,拍起来断断续续。
日本视角是脱离的,所以才那么淡然。
给角川最后忏悔自杀,大概率也是陆川情绪到了,必须让他死。
陆川其实是仿照《辛德勒名单》。
他很喜欢“借鉴”。
《寻枪》是姜文的,另一部《可可西里》抄纪录片《我和藏羚羊》。
问题是辛德勒有原型,德国也跪了。
不仅是跪了,德银里面,犹影响力很大。
德国做生意也有意让着犹。
日本呢?
没原型,也没跪。
结果《南京》这部片子虚构了一个辛德勒出来。
整体视角过于“冷静”了,冷静的更像是个日裔的导演。
这也是当下文艺领域的问题。
没有立场,刻意回避立场,不愿意维护本国利益。
沈三通有一个荒诞,但是可能接近于事实的猜测。
正常人来看,陆川是美化了日军。
但是日本右翼在阻止这部戏拍出来。
同时,对于一些人来说,陆川是美化的不够。
《南京》这部戏,最初是美国投资方,看过《可可西里》,想要出资由陆川拍摄一部亚洲版“辛德勒名单”。
要求是是剧本由美方提供,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拯救中国人的故事。
可想而知这剧本是什么成色。
陆川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后,决定拍一部自己心目中关于南京的电影。
这个选择,陆川拒绝了美国投资,也就是拒绝了走贾樟柯、娄烨的路线。
然后中影主控,拉来了覃宏,才有了这部戏。
那么,对于一些人而言,陆川做的就是政府的宣传片,是命题作文。
一些人根本不愿意有人来谈这件事,不符合外务省给他们的任务。
还有一些,觉得角川所代表的日本形象过于颓废,不符合武士道精神。
陆川就成了夹心饼干。
正常人不满意他,无中生有,弄了日本版辛德勒出来。
反的,觉得陆川不够反,迎合了政府需要。
在当下,沈三通不得不承认,陆川是进步力量。
情况就是这个情况。
要等到更多新力量起来,陆川才会被淘汰。
12月1日。
沈三通发布了《生快2》最终预告片,也发行了第二首推广单曲,抄的李荣昊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给我的不少不多
足够我在这年代奔波
足够我生活……”
剧组收工。
韩三平领着一老头:“三通,我给你介绍,陆老哥,著名作家,一级编剧,也是陆川导演的父亲。”
陆天明揶揄道:“哪什么著名作家,沈导才是著名导演。”
沈三通意外的看了陆川一眼。
打不过叫爸爸?
陆川窘迫道:“爸,你怎么来了?”
陆天明没好气道:“我不来给你撑撑场子,你要被欺负成什么样?”
韩三平把沈三通拉到一边道:“把剧组交给陆川吧,我告诉你,你这个剧组,有内鬼。陆天明就是人家叫过来的。”
“关键是退出的日本导演,还有演日本兵的留学生,向一些部门反应你的问题。”
“这部戏之前遭遇有关部门的否决,经过很长时间沟通才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