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月君子
月君子这个名号,我听把头说过一次。
是清末民初时期,湖北荆州地区的土夫子。
这人名叫邵荣章,原本的绰号是“夜猫子”,因为他有一手上下盗洞如履平地的绝活,后来行里都传,说这人只在月圆之夜盗墓,于是就有了月君子这一号。
我分析,应该不止月圆,月亮大点儿都可以,其目的是借助月光看土。
因为在过去,手电的普及率没有现在这么高,煤马灯什么的又不方便,因此那时的土夫子辨土,要么靠闻和尝,要么就只能硬看,有月光辅助,自然就会轻松一些。
由于身处荆州,邵荣章主要搞的是楚墓和三国墓。
把头说他也是听南派同行说的,大概一九二九年的时候,这人搞一座吴国的将军墓,被当地巡夜的民团发现(一说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护陵队),双方冲突过程中,这人不幸被乱枪打死丢进了河里,最后尸体都没找回来。
后来我在荆州地区,曾看过一出草台班子演绎的花鼓戏,名叫《夜盗楚墓》,戏里有个“穿山鼠”的角色就擅长“月光辨土”,我感觉这个穿山鼠的原型,搞不好就是邵荣章。
刚那女人既然敢报邵荣章的名号,又自称姓邵,我估计身份应该不是假的。
毕竟盗墓贼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说下九流中的下九流也不为过,没必要冒名顶替。
再有她刚刚的黑话切口,也确实是南派风格。
翻译过来就是:咱俩是同行,我不是本地人,是过路的,请问你怎么称呼。
但这我就搞不懂了。
南派的,还是个正统南派,来姚师爷地盘上干鸡毛?
而且你来就来吧,见到同行还大摇大摆的凑上来说黑话,难道她就不怕被埋么?
还是说……她已经拜过码头了?
我拽着郝润一边走,一边给姚师爷打电话,地盘上见了南派,这种事儿是必须要汇报的。
不多时,电话接通。
听筒里最先传来的是哗啦啦的麻将声,然后才是姚师爷的声音:“喂,谁啊?”
“师爷,我,小沈!”
“啊你呀,行!我听说了,活干的不赖!”
“不是!师爷你听我说,我在甘旗卡呢,刚碰见个南派的,叫月君子,说是……”
“邵薇呀?”
“……”
一分钟后,我被骂了。
因为我不小心说漏了嘴,姚师爷知道我掉头就跑,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说我给他丢脸了。
至于这个叫邵薇的,就像我猜的那样,确实是拜过码头了。
姚师爷说她们是过来办事儿的,办完事儿顺便转转。
听到这,我大致猜到了对方的目的。
无非就俩字——干活儿。
因为拜码头是分文拜和武拜的,像我之前说的,拿着信物招摇过市,等本地同行主动问话,这个就属于武拜,因为这种方式到最后,多多少少都是要动手的。
文拜就简单多了。
直接登门拜访,交点拜金就可以。
数字不固定,看码头大小。
像姚师爷这种顶级码头,我估计应该不会少于十万块钱。
这里大概会有小伙伴会问,如果人家只是过来办点事儿,不在本地干活,难道也需要拜码头交钱么?
这个当然了。
想想我和郝润,我们是怎么被抓住的?
你说你不是来干活的,谁能证明?
得亏我俩当时碰见的是郑把头,要换个脾气爆、不讲规矩的,那我俩现在已经去跟马哥作伴儿了……
邵薇肯定是文拜,毕竟没人敢来姚师爷的地盘上武拜,如果有,那这人肯定已经变成东家了。
所以只要她办完事不着急回去,她自然得转一转,把拜金挣回来。
而她既然是过来办事儿的,身边肯定不会带太多人,至少不会带太多行里人,因为一旦达到团队规模,比如五六个人,那她就搞的动大坑了,这是不会被姚师爷允许的,交多少钱都不行。
这么一来,她想干活,就免不了要在本地物色一些人手。
我运气不好,被她碰见了……
夜幕降临。
青年团陆续回到宾馆,又是毫无进展的一天。
我召集众人安慰鼓励一番,而后说了一下邵薇的事儿,并强调如果碰到这人,一定不要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