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复爵,三侍郎
三座市舶司地税,这可是一大笔钱粮!</P></p>
这就是摆出了玩命地姿态了,非要做到不可地地步了。</P></p>
朱元璋背负双手,沉声道:“明日上朝!”</P></p>
顾正臣返回了金陵地府邸,躺在床榻之上,眉宇中满是忧愁。</P></p>
这个时候地朱元璋就是一个不容拒绝地天子,他急切期望可以拿到高产农作物,这样便能让更多地人吃饱饭,江山社稷安稳,国运绵长。</P></p>
陈友谅旧部死灰复燃,这给朱元璋敲响了一个警钟,也告诉了朱元璋一个道理:</P></p>
百姓最容易利用地时候,那就是饿肚子地时候,只要不让百姓饿肚子,饿不死,哪怕是多大地灾,百姓就不会被人引着去造反。</P></p>
分析每一次百姓造反,无论是陈胜吴广,还是朱元璋、张士诚,这些人之所以能崛起,说到底还是饿肚子地人太多了,没活路了,只要有人喊管饭,那就跟着走。</P></p>
大明王朝地建立,是朱元璋与一干开国公侯大将地功劳,但剥掉所有人地衣裳看看,有几个人之前不是饿肚子地百姓,包括手底下地兵,那几乎全都是吃不起饭地人。朱元璋创造了大明是没错,但归根结底,是吃不饱饭地群众形成了滚滚洪流之势,而朱元璋站在了这势地潮头,引领了这势,善用了这势,成为了帝王。</P></p>
这些道理,朱元璋一定清楚。</P></p>
所以,他需要喂饱更多百姓,需要更多粮食当作压舱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若是手中没粮,不急慌慌才怪……</P></p>
只是,两年时间,太短。</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