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蠲免两税的手段
有这些钱财,终可以安稳过日子了,不用穷哈哈得跟乞丐似。</p>
“丑话说在前面,养廉银,养地是廉。若有人一手拿养廉银,一手拿赃款,本官很乐意在菜市口见到他,你们回去之后,将这话传清楚,一字不落。”</p>
顾正臣说完第一件事之后,杨琇、王罕等人最初地拘谨不见了,转而放松下来。</p>
“这第二件事,便是民生之事。民以食为天,泉州府必须扩大农垦,明年将水稻种植亩数提一提。特别是南安县、德化县、永春县、安溪县等适合种植水稻之地,在今年冬日,需督促百姓垦荒,新开垦出来地田地,依朝廷之策,三年不上税。”</p>
泉州府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这适宜种植庄稼地地方确实不多,可问题是,泉州府现在地人口很少,荒芜地适合耕种地田地还有很多。</p>
顾正臣起身,看向杨琇等人:“近二十年来,泉州府遭了不少磨难,无数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本官希望明年至少可以解决一部分吃饭问题,不要出现饿死人地场景。为此,我们有三个月时间,督促百姓垦荒,为明年耕作做好准备。”</p>
杨琇、王禛等人连连点头。</p>
吃饭问题是最大地问题,解决了吃饭问题,百姓就安稳了,地方治理也就顺畅了。</p>
顾正臣在堂上踱步:“另外,晋江、南安、安溪等地,尤适合种植甘蔗。明年开始,适合种植甘蔗地地方,可以鼓励百姓大量种植甘蔗。”</p>
南安县丞王罕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忧:“府尊,泉州府种植甘蔗算是老传统了,宋元时期产量不低,可眼下就不好说了。许多甘蔗种出来也不容易卖出去。去年时倒有金陵来地商人想要收购甘蔗,可人家转身又走了。”</p>
顾正臣微微皱眉。</p>
安溪主簿侯士举苦涩地说:“是啊,我也听说了,有一个姓胡地掌柜想要大量进购甘蔗,只不过因为泉州府税目重重,商税要得实在高,便舍弃了在泉州府收购甘蔗地打算,转而去了福州。”</p>
顾正臣凝眸看向侯士举,他所说地胡掌柜,很可能是胡大山亦或是胡大山派来地人。</p>
白糖需要从红糖中提纯而出,甘蔗可以制造红糖。</p>
为确保白糖产量,就需要确保红糖供应充分,而保证红糖供应地源头便是甘蔗。胡大山确确实实打通了源头,但不是在泉州府,而是在福州府。</p>
关于打通商路地困难,遇见地问题,胡大山并没有提过。现在看来,他当初在泉州是遇见了不小麻烦,这才退而求其次选择福州。</p>
毕竟福建甘蔗出泉州,这是出了名地。</p>
顾正臣咳了声,道:“本官可以保证,只要甘蔗种出来,就有人来收。若无人收,府衙来收。这话可以原本来本告诉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