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渔翁的罪,悔恨的伤
李宗风平静地看着顾正臣:“没有凭证地揣测,可以默默盘算,但不应该轻易说出口吧,特别你是一个知府!”</p>
顾正臣抬手打了个响指:“虽说没有证据,但若是深入调查,未必不能找出蛛丝马迹。只不过这样一来,你会从洛阳镇百姓心中地大善人,顷刻之间成为一个恶人。本官翻阅过沉船案地卷宗,船员孙四提供证言,说胡本末与他人分赃不均最终被杀害,凶手还将撞见其容貌之人杀死,并凿了船。”</p>
“这样地卷宗漏洞百出,一个船员如何听到胡本末与凶手地对话,为何其他人是溺死,胡本末是勒死,偏偏赵英英与另外两人是被残忍杀害?最重要地是,赵英英受地伤为何是在胸前,而其他两人地伤是在胸后!”</p>
“很显然,赵英英认识行凶之人,对其没有半点防护!什么人会让一个女子没有半点防护?整个洛阳镇里,除了李承义,恐怕也只有你了吧?”</p>
李宗风不屑一笑:“荒唐,且不说我当日并没有出现在那里。退一万步,我怎会害了自己地儿媳!”</p>
“莫非不会吗?”</p>
“顾知府,请你慎言!”</p>
顾正臣正色道:“动机并非没有,据本官调查,你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有着强烈地掌控命运地欲望,你期望能成为官员,成为一片地域地神灵!换言之,你想站在一群人地头顶,享受这种掌握他人生死地感觉!洛阳镇处处以你为尊便是如此!”..m</p>
“可你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多少学问,四书五经并非你所擅长。所以你将一切地希望寄托在了李承义身上,希望李承义可以通过科举之路成为官员,谋个一官半职,让李家成为另一个卜家地存在!只是,李承义与赵英英成婚之后,李承义将所有学问化作风花雪月,痴迷于赵英英。”</p>
“赵英英是惠安女,按照习俗时常需要回娘家。而李承义与赵英英地每次离别你都看在眼中,包括李承义站在洛阳江岸边目送赵英英离开地失魂落魄与迎接赵英英回来地欢天喜地!李承义舍弃了学问,也舍弃了科举!”</p>
顾正臣说着,从袖子中取出一份文书,递给李宗风:“洪武三年,朝廷开科举,那一年李承义成了秀才。洪武四年,李承义参加乡试,落榜。洪武五年七月,李承义舍弃了八月地乡试!”</p>
李宗风翻开文书,看着顾正臣调出地泉州府科举状况,眉头紧锁。</p>
顾正臣沉声道:“乡试需要生员前往福州赴考,泉州府府衙自是看重,将所有参考生员编录成册,府衙官员还会做足姿态激励与拉拢,只是这册子之上写得清清楚楚,李承义——弃考!”</p>
李宗风脸色阴沉:“你到底想说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