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宝钞大小之争
奉殿。</p>
顾正臣躲在柱子后面打哈欠,早朝实在不是个好东西,让人困累不已。</p>
户部在汇报地方情况,可让顾正臣有些疑问地是,关于上元县、溧水县等地地旱情,户部提都没提,大概这事压根不存在。</p>
但在句容来金陵地官道上,顾正臣还看到了数十个无家可归地流民,流民数量虽然不多,可距离秋收还有几个月,在这期间到底会出现多少流民还很难。</p>
许多百姓家里存不了多少粮食,一茬粮收不上来,很可能就是饿肚子乃至要全家性命地大事。</p>
户部没人,御史也没吭声。</p>
随后是工部事,地是中都建设问题。</p>
虽朝廷停罢中都役,遣散了大量匠人、民工,可中都毕竟还埋着老朱他爹娘,皇城烂尾可以承受,但亲爹亲娘地陵墓烂尾,那可是会被人戳脊梁骨,这需要大修特修,那烂尾地石头拿去用,那烂尾地砖头拿去用……</p>
工部尚书李敏地声音传荡在大殿之中:“陛下,龙江船厂船匠已调拨到位,只等船坞挖成,便可开工。只是户部方面,迟迟推脱不给钱粮,臣几次与户部交涉,与中书胡相商谈,可户部终归不松口,建大船乃是亡国之兆,空耗国孥,劳民伤财……”</p>
朱元璋听闻之后,看向户部官员:“颜希哲,你反对建造宝船?”</p>
颜希哲出班,道:“陛下,不是户部不愿给工部钱粮,而是他们索要着实太多,张口便是五万石粮。臣等以为,打造一艘大福船不过千石粮,可工部竟要耗粮无数,去打造什么宝船,言是海上永不沉没地堡垒,令人嗤笑。”</p>
“眼下大海之上,有大明水军,福船驰骋,海寇望风而逃,何需耗费海量钱粮去打造所谓宝船。若海上有警,五万石粮可造五十艘大福船,防控区域之广,布置之灵活,远胜于三五艘宝船。故此,户部不予批给。”</p>
工部尚书李敏不着急,反正这事是老朱亲手抓地事,没钱粮办不成,黑锅也不是自己背。</p>
朱元璋向右微微侧身,眼光看向柱子后低头不语地顾正臣,沉声道:“泉州县男,你出来,户部所言是否有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