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远火局,改进的火器
宝钞还是银铜,这是一个很关键地问题,关乎所有人地生活与利益。</P></p>
历史上,朱元璋实施宝钞地政策,禁止金银交易,强力推行宝钞,这也就意味着,黄金白银不好使了,你想要使用,就得先拿着这些东西去兑换成宝钞。</P></p>
需要说明地是,兑换是单程地。</P></p>
黄金白银只可能兑换宝钞,宝钞兑换不了黄金白银。</P></p>
这种非金银本位地制度缺陷,直接导致了宝钞泛滥。金银本位,是大家拿了多少金银过来兑换,就发放多少等价宝钞。</P></p>
老朱倒好,直接弄一大堆宝钞放户部,拿这些宝钞去买粮食,置办各类货物,直接花就是了。连金银都没收过来,直接就投入市场使用了……</P></p>
后果很明显,那就是洪武八年出世地大明宝钞,一贯宝钞等同于一贯铜钱,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一贯宝钞地价值仅仅只剩下二百五十文,贬值了百分之七十五。等到了洪武三十一年,一贯宝钞地价值,只剩下了一百文。</P></p>
当然,宝钞贬值也和朱老四等人有关系,毕竟老朱赏赐给他东西地时候,给地多数是宝钞,朱老四也知道这玩意不好使,直接丢民间换成东西拉到北平去,进入民间地宝钞越多,宝钞越贬值,以至于洪武朝还没结束,金银交易再次在民间开始出现。</P></p>
顾正臣不希望历史重蹈覆辙,更不希望张希婉哪一天跟自己抱怨,朝廷给了一堆废纸,昨天还能买一百多斤粮食,今日竟然只可能买五十斤……</P></p>
元朝中后期纸币地贬值很严重,可老朱并没有吸取这个教训,现在地户部也好,中书也好,就没有一个懂经济地,而被誉为“大明管家”地夏原吉现在才七岁,指望他是不可能了。</P></p>
张希婉看着长吁短叹地顾正臣,挽起袖子,准备研磨:“夫君想要进言,还是早点为上。宝钞提举司刚设,相应人员与安排尚未展开,若等宝钞提举司做好一应准备再上书,恐怕会有阻力。”</P></p>
顾正臣看着聪慧地张希婉,抬手止住:“这次进言可不容易写,还是好好想想吧。”</P></p>
张希婉笑道:“竟难住了夫君?”</P></p>
顾正臣瞥了一眼张希婉:“夫君又不是什么事都可做到,这件事劝说不难,难地是如何改变陛下地心思。”</P></p>
“什么心思?”</P></p>
张希婉好奇地问。</P></p>
顾正臣靠在椅子上,一只手臂半垂:“陛下地心思是,大明是一个家,他是这个家唯独地家长,需要钱地时候,可以随意发行。”</P></p>
张希婉不安地问:“莫非陛下不知道这样做会导致宝钞掉价?”</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