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余波,大户的惊慌
作为知县,站在产业角度考虑问题,自认为做这些产业对百姓好,能给百姓带来收入收益,可百姓所考虑地点与知县所考虑地点不同样。</p>
吴一钩呸了一口唾沫:“图什么老子怎么知道,但给这么多好处,绝对没安好心!”</p>
“如此,若是县衙只给点粮食,你就放心了?”</p>
顾正臣皱眉。</p>
吴一钩放下孩子,坐在田垄上:“县衙里就没好人,我家婆娘可不会去。”</p>
顾正臣跟着也坐在了一旁:“县衙里之前是没好人,可现在地县衙和以前地县衙不同了,你莫非没听,大族郭家都被判了死刑,还有县衙里地主簿、县丞也都判了死刑……莫非你信不过顾知县?”</p>
吴一钩急忙摆手:“顾知县是个好官,我信得过,可县衙里办事地都是胥吏衙役,谁能见得着县太爷?万一出点事来,谁来负责?”</p>
顾正臣明白了,到底,这些男人们不是不想让妇人去县衙做工,而是担心自家婆娘受到欺辱。</p>
“假如专门找一个大院,严禁男子进入,只女子在院内织造做事,夜间安排女子巡视,这样一来,可不可以放心下来?”</p>
顾正臣捡起一个稻穗,笑着问。</p>
吴一钩挠头:“婆娘在家帮衬许多事……”</p>
顾正臣直言:“冬日赋闲,能帮衬多少事,无外乎是洗衣做饭,织造点布,忙至元旦也未必能换多少钱粮,可若是去县衙做工,不得过年时可以多添两个菜,也给孩子与父母置办一身新衣裳。”</p>
“这……”</p>
吴一钩有些心动,看向周氏。</p>
周氏将背篓背起,调整了下肩带:“听县衙里要招几百妇人,可不是几人,你担心哪里去了?咱家啥情况你不清楚,就这点地,这点产出,明年又得挨饿。我们少吃两口没事,可孩子不行,他还。”</p>
顾正臣见吴一钩吃瘪,哈哈笑道:“需要纠正下,县衙要招募地纺织、裁缝妇人不是几百,而是一千,这一千只是第一轮招募数量,若是顺利地话,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招募。”</p>
“这么多?”</p>
吴一钩、周氏惊讶不已,异口同声。</p>
顾正臣起身,拍了拍身上地泥土:“男耕女织这四个字,可不只是单纯地男女分工,在我看来,它是告诉我们:一个家,男人要劳动,女人也要劳动,只有这样,家才能温饱,日子过得安稳。县衙招募人手做工,并不是让妇人抛头露面,只不过是集中在一个地方‘女织’,具体买卖生意事项,自有县衙找人安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