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天时地利人和
次日辰时,肃王派了一队人马将乐齐送去西突厥。
谢缁尘说是不送他,却在他必经之路旁吹了一曲《送别》。
笛声悠扬。
他看着乐齐一行渐行渐远,心中感慨万千。
前世的老对头,这一世竟成了他的忘年至交。
世事无常,谁能断定人恒能相好?
他脑中灵光一闪,突然勘破了一直以来的迷局。
[前世二哥曾多次救我于危难中,最后那一杯毒酒,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他究竟为何毒杀我?若我不再与他交往过深,是否就能逃过被毒杀的命运呢?]
他刚想到此,猛然一惊,诧异说着:
“今年,皇爷爷已驾崩两年了!”
前世,十八皇叔正式对信阳发兵,就在这一年的六月!
时日无多了!
他暗暗捏紧长笛,快步往光州营赶去:
“得尽快把此事禀告父王!”
***
与此同时。
光州营内。
肃王、靖王和郑玉芝三人正在主帐中密谈发兵之事。
靖王说道:
“我已派莫泽再去上京。今晨来了飞鸽传书,言说秦朗已知肃王仁德,并且坦言在两军对垒时会以天下为先。”
肃王皱紧眉头:
“他的天下为先,是尊王还是尊诸侯?”
靖王眸色深沉,微微摇头:
“此战,若有他襄助,如虎添翼!若无他,只怕胜负难料。”
郑玉芝心中疑惑:
“与王师相比,我们差了什么?”
肃王凝眉不语。
靖王闷声叹息,思索一阵,说:
“谢渊明削藩已久。我们以保藩爵名义起兵,已有天时。若此战在信阳,则地利;若在上京,则弊。至于人和?孤立无援!”
“许多诸侯空有抱怨,却不敢出兵。”
郑玉芝听完,亦忧心。
突然,他眼神微动,转头问着肃王:
“据我所知,项小将和司马先生也在军中?”
肃王眉头微皱,点头:
“是。有何不妥?”
郑玉芝忽然笑开:
“非也。项羽和司马超乃先父手下得力干将。我父亲去后,他们带领了三千精锐隐居于上京外一个庄内。若项羽和司马超在此,他们一定能集结那三千精锐!”
肃王疑惑:
“三千精锐虽是难得,但上阵却如零星一点,毫无作用。”
靖王眸中暗喜:
“不对!这三千精锐,兴许大有用处!”
郑玉芝笑着点头:
“四年前,母亲在遗嘱里吩咐,说这三千精锐不能在庄子里留着,以免招来君上猜忌。于是,母亲葬礼后,我便将他们遣散。”
“项羽和司马昭再次投营。其余将士只有武艺和骑射出挑,大多都去开了武馆。我这么说,你们可懂了?”
肃王与靖王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喜色。
靖王笑道:
“一个武师最少带10个徒弟。三千精锐啊,这也就是三万兵力?而且都是可信之人!”
天时人和,就只差地利了!
谢缁尘就在这时入了营帐:
“父王,孩儿收到消息,十八皇叔6月将发兵信阳!请父王早做准备!”
肃王挑眉一笑:
“地利!齐了!”
谢缁尘听得不懂。
郑玉芝笑着提笔写了一封信,边写边道:
“那三千精锐集结,快的话约莫半月。这半月,肃王可要加紧练兵!”
谢缁尘见营内一派喜气,知晓他们已经商议出对策。
他心中隐隐担忧:前世,父王这一战兵败。这一世,会打破败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