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痕迹对比
但凡是伪造的东西,必定有破绽可寻,只是破绽有大有小罢了。 眼前这封信亦是如此。 听到这话,秦若明颇为不屑地冷笑,“事到如今,你还想狡辩?” 凌月淡然挑眉,“事实如此,本公主何须狡辩?” 对方的注意力只在模仿她的笔迹上,却没有在意她写字用的纸张,只依着自己的想法,选了皇室御用的信纸粉蜡笺。 却不知她受了言胥的影响嫌粉蜡笺太过靡费,这大半年都没有再用。 但凡跟人有书信往来,用的都是寻常笺纸。 也不知是纸张这种东西太不显眼,没有引起那幕后之人的察觉。 还是对方近半年来没有看到过她写的信,这才有此疏漏。 若是后者,就说明幕后之人不是陆凝之。 那又会是谁? 想到自己亲近的人当中,竟然还有一个叛徒隐藏的比陆凝之还深,凌月就觉得不寒而栗。 玉痕正愁眉不展,却不想突破口竟是在这里,当即一字一顿道:“公主早就不用粉蜡笺了,不信你大可去查!” 这一点虽然没有刻意张扬,却也不是什么秘密,只需查一下内务府的供应账单就可一目了然。 被凌月这么一提醒,萧既亦拿起自己手里的信纸端详起来。 确是粉蜡笺无疑。 这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若不是凌月自己指出来,旁人绝不会认为有任何不妥。 秦若明也没想到事情竟然还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他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反驳道:“纸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又能代表什么,说不定是你早早设计好的,为的就是这会儿来脱罪!” 人要胡搅蛮缠起来,理由总是层出不穷的。 秦若明能说出这话也没什么奇怪,凌月并没有动怒,正当她要继续开口时,却听一个声音先一步从人群中传来:“纸可以作假,字迹却不能,若我说这纸张上的字迹并非公主所写,秦公子是否又要说公主是为了以防万一,特意训练了宫人来模仿自己的笔迹?” 这人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周遭寂静一片,听起来便格外清楚。 循着声音望去,见一男子在人群外负手而立。 那男子面容清冷,着一身灰白色的粗布麻衣,虽然看上去已过而立之年,眼角眉梢间却依旧带着几分愤世嫉俗的少年气,卓尔不群。 所谓知世故而不世故,大抵就是这个样子吧。 这次同样不等凌月开口,就陆续有围观的百姓认出男子,诧异道:“徐先生?” 也难怪他们诧异,虽然这些年,徐进荣每日都扛着那面阴阳五行的旗子,在京城的大街上走过。 但除了按规矩接下的一卦生意,从未见他主动跟任何人说过话。 又怎么会来凑这个热闹,还主动开口替凌月解围? 围观百姓说话的功夫,已是自觉让出一条路来,徐进荣缓缓走进大堂,并没有行跪拜大礼,只朝凌月和萧既分别鞠躬作揖。 “徐先生来了。” 凌月知道徐进荣既然肯来,就是看懂了那局棋盘的意思。 是以对他的眼界卓识没有任何怀疑,只温言道:“徐先生可否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其中的差别?” 一处可疑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处处可疑,就足以证明所为的受凌月主使完全是无稽之谈。 徐进荣并没有直接回答凌月的话,而是反问道:“公主习字多少年了?” 额? 凌月微微一怔,已是猜到徐进荣的意思,只依言道:“本公主四岁开蒙习字,如今已有十二年了。” 说起来,她人生的第一个字,还是言胥手把手写下的。 正。 写字如做人,横平竖直。 “人的字是一笔一笔练下的,犹如年岁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有所变化。” 徐进荣点了点头, “而模仿却是短时间内仓惶为之,犹如习武之人,就算能短时间内达到形似的效果,但掩盖不了内功不足的事实。” 这么多年来,徐进荣从未有过攀附权贵之举,眼下所言亦是有理有据,是以百姓们并未认为她是凌月特意寻来给自己开脱的,只静静关注着之后的进展。 当然,这也源自于他们心里原本就不信凌月会做出这种肮脏事。 百姓们干,秦若明却是不干了,立刻恶狠狠道:“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在这里口出狂言!” 秦若明在京城混迹的久了,自然也是认得徐进荣的。 且因之前几次三番被徐进荣拒卦,一度想让人把他揍一顿撵出京城去。 还是被身边人劝说不能招惹通神之人,否则会遭天谴,这才作罢。 徐进荣平日里都不屑于理会秦若明这种人,如今更不会在意他说什么,只继续向凌月道:“请公主在堂上写几个字。” 既要证明清白,就要证明地彻彻底底,仅有之前的字迹为佐证还是不够的。 见凌月没有反对的意思,萧既立刻着人取了笔墨纸砚来,为了能让围观百姓看的更清楚些,甚至直接往大堂中央搬了张桌子。 一切就绪,凌月提笔写下一段诗词,待字迹干透后由玉痕递到郭进荣面前。 让众人诧异的是,郭进荣并没有仔细查看字迹,而是将两张纸翻了过来,待看了背面后,方才淡淡道:“若不出所料,模仿公主字迹的是个男人。” 额? 百姓们不由面面相觑,有人已是忍不住道:“徐先生连这都能看出来?” “每个人手腕的力量不同,写出来的字力度自然也不同。” 徐进荣回眸看了凌月一眼,神色平静地继续解释道: “这仿写之人的手腕力道明显要比公主大上许多,极有可能是常年习武之人,草民这才有此推断,然而即便他如此吃力,笔锋处却依旧不及公主,可见练字这种事并不是靠蛮力就可以的。” 被徐进荣这么一说,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汇聚到纸张背面。 果然如徐进荣所言那般,一张纸已有力透纸背的感觉,另一张纸上除了每个字的笔锋处痕迹较深,其他地方都只有均匀的浅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