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混淆真相
在场众人早听闻帝后对这个永平侯的庶女另眼相看十分赏识,本以为以讹传讹夸大其词,今日一见元启帝的态度,他们纷纷变了脸色,看向这个清丽少女时的目光又变得不一样了。 站在一旁的荆鸿曦见状,心中也察觉到了元启帝对赵宣宁态度不同,再接收到宣相的眼神,他当即站出来说:“启禀皇上,那奇桑已经被朔博君转送给了南平县主,但此人并不在侯府之中,请皇上恩准臣下派人去搜捕。” 宣宁忽然轻笑一声,浓丽的眉眼尽是嘲讽之色:“荆统领急什么?本县主刚才在侯府就跟统领和权公公说了,到了堂上自会将人交出来的!” 荆鸿曦冷言打断:“呵,县主说得好听,一个侯府小厮深更半夜不在府中,又会去哪里?难道不是侯府事先得知了风声将他放跑了吗?” 坐在主位作摆设的御史中丞见皇帝脸色不豫,略一沉思,目光落在了一直隐在司马杰身后的林氏身上有了主意,他轻咳了一声,捋着胡须朗声道:“荆统领,你既然抓不到人,为何将侯夫人一并带了过来?难道你忘了皇上的嘱咐么?” 荆鸿曦心中冷笑,拱手道:“魏大人,末将在侯府虽没有抓到奇桑,但搜到几个准备翻墙想要逃跑的仆妇,末将从她们身上搜出了几张字据,请公公呈禀皇上和大人查看。” 权公公吩咐身边人取了荆鸿曦递上的字据呈上御前,一一展开。 永平侯目光渐渐冷凝,若有所思地看向林氏,他没想到青龙门背后还藏着这么大的阴谋,而自己这个妻子混混噩噩钻了进去浑然不觉! 元启帝的目光眼变得冷锐锋利:“青龙门的印信…永平侯府什么时候与青龙门有了交涉?赵怀远,你最好给朕一个解释!” 澧国公也看清了上面的字据,震惊地站起来跪倒在地为永平侯府求情:“皇上,此事定有蹊跷,永平侯府绝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元启帝看都不看澧国公一眼,目光直视着永平侯。 永平侯上前跪地呈禀:“回禀皇上,侯府与青龙门从无交集,倒是青龙门屡次对臣的儿女下毒手,此事定是有人栽赃诬陷,请皇上明察!” 荆鸿曦冷哼一声:“皇上,末将有证人,可证明这些字据确实出自永平侯府,请皇上和魏大人准末将带证人上殿。” 魏武为难地看了眼阴沉着脸,不发一语的元启帝,斗着胆子一拍惊堂木,“传证人。” 荆鸿曦早有准备,只是几息之间就看到三个男人被禁卫军拎了上来扔在了地上。 林氏看清对方的嘴脸,脚下一软差点瘫在地上。 竟然是方嬷嬷的弟弟方炎,与青龙门交涉的事情就是他去办的! 荆鸿曦见到她这副模样,更是成竹在胸,指着中间那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中年胖子说:“皇上,魏大人,此人名叫方炎,是永平侯夫人身边奶娘的弟弟,他可以证明永平侯府曾出重金让他去找青龙门的杀手去办事!” 魏武额头直冒冷汗,心道今日的事情错综复杂,他根本不了解其中来龙去脉,心中暗骂这个萧明川为什么还迟迟不出现。 他硬着头皮说:“方炎,抬起头来!本官问你,你可曾为永平侯府与青龙门牵线搭桥做交易?” 方炎自从方嬷嬷无故失踪后,他就被人抓了起来逼他合作,如今他一家老小全都捏在那贵人手中,他根本没有拒绝的能力。 他垂着头,声音嘶哑地说:“回大人,荆统领所言属实,侯府确实与青龙门有交易!不仅如此,侯夫人为了怕泄露风声,不仅杀了我姐姐灭口,还要诛杀草民一家人,草民侥幸逃生,想到荆统领乃是皇上最信重的将军,只能求助到荆府门上,请将军为草民做主。” 他话音刚落,林氏突然冲出来指着他骂道:“你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杀了你姐姐!方嬷嬷失踪后我还送了一笔银子过来安抚你们!什么时候来诛杀你一家?” “夫人!”山茶急忙想拉住情绪失控的林氏,可奈何她力气太小,根本拉不动她,反而两个人双双跪倒在地。 方炎咧着嘴露出一抹愤怒又残忍的冷笑:“夫人又怎会亲自动手,您要杀谁还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永平侯疾步上前,拉起林氏,“殿前失仪,你还嫌不够乱?” “侯爷,他在说谎,我从来没有…” “皇上,魏大人,臣女有一事禀告。” 眼见着林氏脑子又开始犯浑,宣宁上前一步打断了她的声音,敛衽对皇帝和魏武说道:“方嬷嬷失踪却是事实,可侯府也在京兆府报了案,阖府之力去寻找了,这是满城皆知的事情,这方炎口口声声说侯府杀了他的姐姐?那他可有证据?” 她冷眼看向荆鸿曦,语气嘲讽道:“至于侯府派他去跟青龙门交涉更是无稽之谈,嫡母林氏出自澧国公府,身为名将之妻,一品诰命,又是太后娘娘的亲侄女,府中护院皆是高手如云,她要和谁有仇怨,何必去招惹那些江湖渣滓!荆将军统领五万禁军,居然轻信一个街头流氓地痞的话,不经查证就敢上禀圣听,是不是太过儿戏?” “不经查证?”荆鸿曦挑眉指着魏武手中的字据:“那就是证据,上面可是白字黑字银货两讫的凭据!还是南平县主想指鹿为马,抵死不认?” 宣宁淡淡一笑,看向观戏不语的司马杰说:“臣女素闻青龙门杀人前会发布血色信笺给目标,没听说过事后还有银货两讫的字据,听闻大理寺奉皇命亲自督办青龙门案子,不知道司马少卿能否解惑?” 司马杰说话滴水不漏,不偏不倚:“青龙门究竟如何与买家交易,那就要问一问大理寺地牢中青龙门的那些杀手,微臣不敢妄言。” 他复又笑了笑,上前朝皇帝和众臣行礼,然后说道:“不过青龙门一案既然由大理寺查办,还请荆统领不要越俎代庖,迷惑视听,本官好像记得你是去侯府抓奸细的。” 荆鸿曦怒目看向宣宁,“南平县主,还请你把奇桑交出来吧!” 宣宁没有看他,而是对皇帝说:“启禀皇上,奇桑确实是朔博君从北邙带回来的罪奴,只因臣女和幼弟屡次被青龙门人刺杀,他便派了几个会武功的护卫在我们身边保护,前几日朔博君前往南洲时,奇桑前去送行,遭到暗杀,被他在北邙结识的江湖兄弟所救,等臣女收到消息时,奇桑已经伤重身亡,如今尸体正躺在义庄之中。” 这时杜康站出来冷声道:“南平县主绕了了一大圈,原来是想来个死无对证么?” “杜大人,你们说奇桑勾结西岳江湖中人,可有人证物证?” 荆鸿曦指着方炎身边的两个畏头畏尾的大汉说:“他们便是人证,他们亲眼看到奇桑与几个西岳人时常在西市香满楼会面,且香满楼的掌柜伙计都能作证。” 宣宁目光冷厉地扫了那两人一眼,“既然几位大人这么肯定,那臣女也不能让清白之人背上污名而死,”她转身朝皇帝行礼,语气沉沉地说:“皇上,臣女亦有证人证明奇桑清白。” 元启帝阴沉的目光从始至终都没有移开过宣宁一瞬,此刻见她说话,他淡淡道:“传。” 元启帝对宣宁这般纵容的态度就连永平侯和萧太师都微微变了脸色,不动声色地朝立在场中的宣宁望了过来。 宣宁抬头看了眼永平侯,浅浅一笑,眸中闪过一丝狡黠之色。 在侍卫和宫人的带领下,四个身材高壮的男人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一个袅袅娜娜的娉婷女郎,以及两副担架上各抬着一人。 等众人进入昆元殿,杜尚书率先变了脸色,指着其中一人惊愕失语。 一行人先行行礼:“草民参见皇上,参见诸位大人。” “爹!”四个男人中脸上挂彩最严重的一个青年见到杜尚书十分开心,还不顾龙颜在上,大咧咧地挥手朝杜康笑的得意非常。 杜康顾忌皇帝在上,色厉内荏地狠狠瞪着儿子,却又不敢说话。 宣文和荆鸿曦意识到了什么,相视一眼又急忙避开眼神,心中蓦地一沉。 “皇上,”宣宁对场中的暗潮汹涌恍若不见,指着担架上躺着的两人道:“左边这位就是荆统领要找的那个奇桑,北邙罪奴身上皆有烙印的符号,皇上可以请刑部仵作前来验看。至于右边这位,就是那日在东城门外埋伏企图惊扰圣驾的贼人其中一个。” 她转身看向杜贯,见对方也朝她看来,两人四目交汇,却都心照不宣地移开了视线:“当日奇桑认出了那些贼人,被其围困,是这几位路过及时救下,才能在临死前见到臣女,吐露实情告知与我。还请这位公子将当日情形禀告皇上和诸位大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