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帝王心机
宣宁下意识接住,凝眸一看,竟然是北疆战报。 她蹙眉不悦地看向元启帝,“皇上,臣女愚钝,请皇上明示?” “坐下,将上面的内容念出来给朕听。” 宣宁左右环顾,果见御案左边已经放置了小矮墩,她眼中冷光一闪,不为所动:“回禀皇上,臣女识字不多,怕是难以胜任。” 元启帝终于从堆积如山的奏折中抬起头看她,冷峻严肃的脸上神色缓缓变得似笑非笑,他扬了扬眉语气调侃:“只因为你的嫡姐在邱府中一句‘庶妹不识字’,你打算继续装睁眼瞎,还要拉着所有人陪你一起装傻?” 宣宁心中一动,原来这个皇帝这么早就盯上她了… 也不对,应该说他一直盯着永平侯府的一举一动,这个人比她记忆里更加精明聪明了。 她垂下眸淡淡一笑,她深知此人性格,既然被他拆穿,她也没有伪装的必要:“皇上英明睿智,臣女岂敢藏拙。” 她走上玉阶,坐在小矮墩上翻开文书,一目十行看完之后脸色微微一变,同时感觉到头顶犹如实质的目光凝视着她,她清了清嗓子,口齿清晰地念了起来。 寥寥数行字,她念完之后背脊已经渗出冷汗,抬眼看去,就见到元启帝又扔了一卷过来。 宣宁抿了抿嘴,看清上面还是北疆战报,她忍着气打开继续念。 一刻钟过去后,宣宁已经念了有十卷文书,可元启帝似乎没有放过她的意思。 就在这时,权公公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皇上,卓统领来了。” 卓统领,就是卓峰了。 宣宁眸光一闪,起身放回文书说:“皇上,请容臣女暂且回避。” “不必,”元启帝指了指几步开外旗帜林立的大沙盘,“你去那里看着,找出北疆的几条流域图,朕一会儿来考你。” 宣宁心中疑惑更大,这南宫尧到底打什么主意,她不过死了两年,这个男人的心思更加难以捉摸。 或许从开始,她就没有看清过他! 也是,否则最后怎会死在他设下的精妙陷阱逃生无门。 她自嘲一笑朝沙盘走去。 就在宣宁默默走到沙盘边时,一道伟岸笔挺的身影进了御书房,朝皇帝跪行大礼:“参见皇上。” “起吧,都说说查到了什么?” 卓峰显然注意到屋中有女子,眼中惊异又疑惑,这御书房就算当初的玉罗刹都没有踏足的资格。 “皇上,她…” 元启帝放下狼豪,目光扫过宣宁沉静的侧脸,望向卓峰:“你说。” 卓峰虽然惊疑,但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他也没什么好避讳,直言道:“属下查到凤阳山鬼望崖十三寨确实是青龙门的巢穴之一,且与当地几大郡县官员勾结,操控商道从中渔利,与大理寺上报并无异常,只是大理寺围剿凤阳山时,还有一个神秘的江湖门派也在其中出了不少力,而且萧大人在河阳镇设局诱捕青龙门杀手时,这个门派也参与其中,这些事萧大人并没有上报。” 元启帝指节敲击着桌案,目光炯炯地说:“那永平侯府又是怎么回事?” 卓峰低垂的眸光有一瞬间涣散,只是几息之间又凝聚神光,语气有些微艰涩生硬:“林氏曾命身边的奶娘去西市找过杀手去杀从淮南回来的庶女庶子,不过当时恰逢大理寺卿和赵家大公子返京路过,救下了这对姐弟,那三个杀手并不是青龙门,而是西市的普通打手。” 宣宁听到这里,无意识捏紧的双拳松了开来,垂眸笑了笑,都说杀手的意识是最难操控的,可南宫尧自己训练出来的隐卫终究是逊于蓝狱殿。 仅仅凭她的一根封魂针和寥寥几句咒语,就能让这个隐卫统领神智溃散为她所用。 “嗯,你先退下。” 卓峰应是,转身离开。 宣宁只作不见,仰头看着布幅巨大的北疆舆图。 身后脚步声渐近,元启帝低沉冷冽的声音在头顶响起:“那日见你谈及河流域图头头是道,刚才你也读了近几日的北疆战报,该知道造成我军节节败退的原因在何处?” 宣宁不知道皇帝发什么疯,竟然跟她谈起国家大事,这可不是她愿意显露的本事。 她抿了抿唇往旁边侧开几步距离,然后转身缓缓跪下,语气轻柔:“请皇上恕罪,臣女不懂兵家战事,但臣女爹爹定能为皇上分忧,请皇上不要为难臣女。” 元启帝并不见生气,他走到沙盘前,指着其中一条河流说:“你知道这是哪里?” 宣宁抬头,平视过去,目光落在元启帝指着的其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江上,心中一叹,启唇说:“凌江。” 元启帝望着她清丽又冷漠的脸说:“那你可知这次瘟疫死了多少人吗?” 这个问题宣宁无从回避,刚才的奏报中已经呈禀了死了将近有十万人,而起因来自水源。 “回皇上,五城十八郡,共八万,神威军因瘟疫折损两万多人。”话一出口,她心中也是唏嘘痛心,看向南宫尧的目光变得复杂难明。 南宫尧想做皇帝,且想做个明君不是说说而已,他一边为了皇位汲汲营营不择手段,一边也是励精图治胸怀大业,否则当初宣宁绝不会背弃师门一力帮他。 先太子虽然才情堪当大任,却太过仁善耳根太软,做个守成之君或许还行,可大燕并非盛世太平,因而前世的她毫不犹豫地支持南宫尧。 “如今北疆瘟疫横行,军心大乱,民乱四起,西岳军横冲直撞屠戮百姓,人间修罗场也不过如此。” “永平侯是一把宝刀,却镇不住这场战争,朕必须亲自上前线去稳定军心民心。” 元启帝此刻的口吻就像跟朋友在交心,而不是一个帝皇该对臣子之女说的话。 任是宣宁心硬如铁,此刻不得不承认,就算永平侯出马,仅靠他一人是稳不住北疆如今的局面,宗正覃有备而来,且一路势如破竹,其中又有瘟疫横行,乱民起义,若是一个不慎就会沦为炮灰。 宣宁隐隐觉得,除了西岳,北疆一定也有一股势力在搅风搅雨,祸乱百姓。 而元启帝突然对她说这种话,难道以为她能说服永平侯交出兵权? 宣宁不动声色地说道:“皇上乃九五之尊,若有皇上亲临前线自然万民臣服,而宝刀锋刃依旧,若用来为皇上开辟前路披荆斩棘清扫障碍,岂不是更美?” “臣女父亲深明大义,又对陛下一片忠心,只要能让他提刀纵马扫退敌军,无论是以何种身份,他定会义不容辞欣然前往。” 话虽这么说,但宣宁以为这一次永平侯为皇帝保驾护航更能保住小命,就算最后无法平息战事,永平侯府也不用担太大风险。 可若是留在盛京,那永平侯肯定会被扯入阴险诡谲的阴谋之中。 好歹父女一场,赵承毅对她也是如亲妹妹一样疼爱,仅凭这个理由,宣宁也不想永平侯府出事。 想必永平侯也会乐意接受的,当初太子贪墨案揭发之前这个老狐狸提前嗅到了危险,设计让赵承毅从马上摔断了腿才保住了儿子一命,能做出这种事的人,能会是什么愚忠顽固派? 元启帝目光深幽朝她看来,这个女孩显然已经明白了他的深意,却在委婉地提醒他永平侯的重要性,这样的感觉似曾相识。 满朝大臣都不明白不理解他,唯有眼前这个尚未及笄的少女瞬间明白了他的心意,这让他内心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熨贴和欢喜。 想到原先准备将眼前人送去南岳和亲的想法在此刻动摇了起来,竟生出几分迟疑和不舍。 只听少女继续道:“臣女不懂朝政,但臣女以为此事症结在于瘟疫,只要解决了瘟疫,一切迎刃而解,虽然如今瘟疫已经扩散五城,但这五城已经沦陷在西岳军的铁蹄之下,只要游将军稳守西宁关,一切应该还来得及。” 南宫尧目光倏然变得锐利,他走到宣宁身前,伸手让她起来。 宣宁没有去碰元启帝伸出的手,她恭敬地垂头起身,往后退了一步,顺势指着凌江以南说道:“臣女记得,游大将军退守的西宁关有三条水源,平江通五城,环溪河连平江通关内,还有一条是源头在花坞山的玉溪,这三条都是凌江支流,根据战报看来,环溪河显然已遭受污染,也许是人为也许是尸体污染了河流不得而知。但玉溪这边显然未受污染,可以及时修筑堤坝拦截北边水源。” 元启帝也不觉尴尬,收回手走到舆图前语气不辨喜怒,“朕已经派人去做了。” 宣宁挑眉,终究是一脉传承,都是出自轩辕门的高徒,南宫尧又能差到哪里去,“皇上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