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又见书生
“娘!都照您的吩咐做好了。” “行,我马上来!” 李英兰起身穿戴好,出门就看见几人围着石臼坐在一起,一副等她示下的样子。 董有果笑嘻嘻地扑过来,李英兰没躲,任由她搂住腰:“娘,我可以喝苹果汁吗?” 对啊,她不需要苹果汁,剩下的汁液不处理,夏天放不久还容易招惹蚊子。 “这样吧,你们去把相熟的孩子叫到我们家,让他们带上碗,自己舀果汁喝。” 喝果汁是一件新鲜事,连李长生都被村医放回家了,孩子们一呼百应,董家的院子外站满人。 曹菀儿亲自带两个孩子过来,她喝了一口马上夸甜,李英兰站得远远的都能感觉到她殷切的眼神。 怎么都用这种眼神看我? 她从陆红秀、村长夫人等人的眼中都看到过类似的眼神变化。 等果汁分出去以后,董家小院才恢复了安静。 李英兰带着方桂香在火房炒内馅。 “你看,冬瓜和水果一定要1比1的放量,先把冬瓜炒至水分变少,然后再下入苹果渣。” “小火翻炒下入红糖块,等糖炒化了,就起锅等它冷却,冷以后自然会干稠。” 方桂香好奇道:“娘,枣子馅也这么做?” 李英兰想了想,作出解释:“是办法之一,还有一种办法是上锅蒸再捶蓉,最终成品差不多,记住枣子的不用放红糖。” 让方桂香来炒制枣泥,她去检查面皮。确定没有问题了,李英兰把杨氏喊来帮忙。 “和包汤圆似的,拢成圆团放进模具里面按了按,再倒出来就成型了。” “咱家要做很多,所以你们注意拿纱布盖好,免得风吹走了面皮的水分,月饼会裂开的。” 李英兰只动嘴不动作,眼见着两个媳妇掌握要领了,她又提溜着方氏来到土窑。 “在盘子底部刷油,然后在月饼表面刷蛋液,直接送进去烤制,这样才算做完。” 方桂香尝试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她知道婆婆又想回屋不管事了,索性壮着胆子道:“娘,我能找小姑来帮忙吗?” “两个人又要包馅又要烤制,确实忙不开。” 李英兰点点头:“她若愿意帮忙当然可以。” 方桂香如得到了尚方宝剑,当着面叫小姑过来,她要把烤制的事情安排给小姑,李英兰不厌其烦地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一遍。 小姑娘是聪明孩子,用心一听就会了。李英兰放心走开,继续回屋休息。 往床上一趟,这次睡了安稳觉。 包月饼持续两天才做完,因为是要拿去街上出售的,家里小孩子不得碰,个个都围着月饼流哈喇子。 等到中秋这天,全家起床整装待发。 准确的说,是等李英兰起床再出发。 “你们都要去府城?”看全家人在自己面前站成两排,李英兰有点为难。 “头一件是家里需要有人守,第二件是赵家的驴车坐不下这么多人啊!” 董有林想自己是大哥,现在是该他牺牲的时候,便第一个站出来吱声:“我不去了,我看家。” 少了一个人,还是人多。 李英兰为难地把目光在一众人里面巡过。 文鹤长生鲜少出门,大过节应该带他们出去玩才是。至于董花生和董有果……李英兰想,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出去玩。 “要不……” “娘!”董有果自从发现她娘的目光锁定自己以后,笑脸瞬间变苦瓜脸,她不想留下。 就在僵持的时候,郑鸣赶着马车过来了。 “婶子,我听媳妇说,你们要进城是吧,用我家车得了!” 曹菀儿是怎么知道的,自然是方桂香和她说闲篇的时候聊到了。 李英兰没想到的是,她家没去求人,别人主动过来表示愿意借车,这可真是及时雨了。 “多谢你了!”郑鸣这孩子,她越看越喜欢。 现在有了郑家的车,再加上赵家的车,董家人总算不用再挑人留下来了。 除了董有林坚持留下来看家之外,所有人都齐齐整整地坐车上,朝临安府城驶去。 来到最熟悉的西街,道路两边乱哄哄,因为夜市才最重要,所以这会儿大家还在抢摊位。 李英兰来了,好巧不巧,在最显眼的好摊位看见了老熟人。 “呀,那不是卖伞的书生吗?” 李英兰催促老二挑担子过去和人打招呼。 书生看见李英兰和董有森立马认出人来。 “婶子!你好久不来了!最近在忙什么?” “嗐,家里农忙,一时没顾上!” “怎么你身边还有空位啊!”李英兰打眼一瞧,周围好一点的位置,都已经有人了。 “不是婶子说要常来做生意吗?所以我一直把身子边的位置留给你。” “哟,那感情好,多谢你了。” 李英兰没想到当时他们只有一面之缘,书生会把戏言挺进心里,可见他这个人心思挺细腻。 为了答谢人,李英兰先赶老二去找瑞大爷交摊位费,然后自己拿了两块月饼给书生。 书生咬了一口是苹果陷,因为加上红糖甜度过高,他放下了。拿起另外的枣泥月饼咬一口,枣泥没有放糖,只靠本身的甜味,所以只有淡到忽略不计的甜度,他反而吃得香。 “婶子枣泥好吃!另外一个是什么做的?” “是苹果,你没吃出来?” 书生坦诚道:“我觉得太甜,没有细品。不过我估计枣泥月饼可以卖得很好。” 支摊子的事情让其他人通力合作,李英兰耐心听了书生的意见,继续与之攀谈。 “怎么称呼?看你书不离手,何时考试啊?!” “小生姓文,字修齐。我十五岁中童生,是咱西街最年轻的生员。当今圣上登基不久,正值用人之际,故而今年加开恩科,十月份就能再考。” “十月?”只剩下两月不到的时间冲刺备考,确实是近在眼前。 想想后世,一年一度的高考、考研都是学子们最重要的日子,放在古代只有三年一考,有幸遇上恩科,果真是喜事。 李英兰也不再和人闲谈,怕耽误人看书,便说了一句吉祥话:“祝你金榜题名。” 书生腼腆地笑了笑,重新拿起书卷默诵。